点沙成金富了村民——看盐池县如何践行“既然党的政策好,就要努力向前跑”午后,阳光透过云层,洒在摇曳的沙柳、沙棘、花棒上。盐池县花马池镇苏步井村宁静又安详。“年收入2万多元,前年摘掉贫困帽的。
”正给羊喂饲料的孙立荣爽朗地笑了。“他的高兴是打心底散发出来的,苦日子终于到头了!”宁夏日报原记者王庆同评价。曾经在苏步井村生活9年的王庆同,对孙立荣的变化感同身受。
然而,2002年之前,孙立荣和其他村民可不这么想。17年间,老百姓的生活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?王庆同带领记者探寻致富“密码”。保产业补短板2002年,盐池在全区率先封山禁牧。
对世代逐草而牧的农民来说,禁牧、圈养无疑是颠覆性的打击。“抠门”的孙立荣舍不得买饲料,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,赶着羊群偷偷放牧。一天晚上,孙立荣被禁牧组逮个正着。
但他态度恶劣,拒不认错,被扣了两只羊。把羊视为命根子的孙立荣哪受得了如此重的处罚,连夜赶到银川市找王庆同,恳求王庆同想个法子。“自然再经不起破坏了!种树的账和养羊账,哪个合算?”王庆同耐心讲道理。
最终,孙立荣“妥协”,交了罚金,将羊圈养起来,再没有偷牧。此时,政府也对饲草料进行补贴,鼓励老百姓种植玉米、苜蓿。
一个圈棚补助500元,还赠送粉碎机、铡草机等设备。粗算下来,一只羊的成本仅为150元,出栏期也大大缩短,利润却比放养增长一倍。“这块土地能淘金!”尝到甜头的孙立荣不断扩大养殖规模,一口气养了80多只羊。“以前有间‘砖码头’房就算不错,现在瓷砖贴墙,一砖到顶,家里有暖气、卫生间,不比我这个城里人差。
”王庆同笑着说,孙立荣和村民们用翻天覆地的变化诠释一个道理——只要肯劳动,稳定脱贫没问题。强基础补短板车子行驶在柏油路上,从苏步井村一直往南,记者来到青山乡。1975年至1981年,王庆同在青山乡公社工作。
与农民和基层干部交往密切的6年里,王庆同对百姓的生活了如指掌:“青山乡古峰庄村正常年景能勉强吃饱肚子,但天一旱就麻烦。1975年夏天,旱得吃水都成问题。”缺水、没电,这个与外界几近隔绝的地方,村民去趟县城,得先走十几公里路到公社,才能坐上一天发一趟的班车。
面临缺水和沙漠化加剧的双重压力,我区借鉴扬黄灌溉的思路,将黄河水引入盐池。黄河之水渠上来,古峰庄村村民张科盼望喝上黄河水的愿望终于实现。
但是水压小,有时十天半个月才来一次水。2015年,政府对管道进行改造,张科家的水龙头不再是摆设。
通水的同时,柏油马路也出现在张科家门口。张科常坐公交车,到县城置办生活用品。从前,一年去一次,现在,半月去一次。
思则变变则通“既然党的政策好,就要努力向前跑。”脱贫攻坚的路上,盐池思变求变,精准施策,打好产业牌,下活脱贫棋,不断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。如何将盐池脱贫富民的“一号产业”——滩羊产业做大做强?盐池县环境保护和林业局副局长王增吉告诉记者,盐池监督各企业与养殖户签订滩羊养殖协议,并设置保护价,确保农民不吃亏。
“今年保护价是每公斤54元,若市场价低于保护价,差多少补多少。”王增吉说。
做好滩羊产业的同时,盐池大力发展黄花菜、小杂粮等特色优势产业,并对发展优势产业的农民进行补贴。在好政策的滋养下,苏步井村村民张学义的大儿子种植了10亩黄花菜。“每亩补助750元,政府负责销售。
国家对我们的支持好得不能再好了。”张学义说。1986年,盐池贫困发生率高达75%。
32年后,盐池的贫困发生率下降了74.34%,在全区率先摘掉“贫困县”的帽子。(记者姜璐)。
本文来源:K1体育APP最新版-www.nisshouadminiplan.com